#重看#獻(xiàn)給影迷與搖滾樂迷(原聲滿分)的血色浪漫情書。相似的社會背景可同步聯(lián)想到阿薩亞斯的《五月之后》(且男主亦有幾分神似路易·加瑞爾)及路易馬勒之《五月傻瓜》——“60年代全世界的青年都在革命,全世界的青年都在迷幻,全世界的青年都在flower children,呼吸一口巴黎激進(jìn)的空氣,就站在了理想主義的門前,那是只有青春獨享的特權(quán)”。1968年真是獨特的年份,巴黎飄蕩著左翼迷醉的風(fēng),偉大舵手與夢露在攻占巴士底獄的城市相逢,越戰(zhàn)正如火如荼,新浪潮諸將聲援朗格魯瓦,翌年Woodstock就要扇起“make love not war”的風(fēng)潮,而這三位在精神和肉體上從聯(lián)結(jié)到分離的年輕人,以洶涌的勇氣和四溢的情欲對抗著虛無青春的流逝,逃離父權(quán)的掌控指揮,歐洲和美洲對自由的不同定義,最終成為屬于自己階層的夢想家。